从第十六讲开始,弗洛伊德先生将为我们讲述一般神经病学的内容。想必在前三章的内容中,大家对神经官能症现象已经有所了解。人们在对某些细节做出反应的同时,往往体现了他的态度,这种行为有动机,有意义,有目的,有可以指明的心理背景 ,并且与潜意识有关,以至于他本人都不曾意识到。将这种症候性放在患者身上就会更加明显。
例子
一位婚姻美满的老妇在受到一封诋毁她丈夫与女仆有外遇的匿名信后,忽视信中的种种虚假,对丈夫出轨深信不疑,在丈夫辞退「小三」后,依旧怨恨满满。
如从精神病学的角度出发,精神病学家则会究其源头,研究老妇人的家族史,判断妄想是遗传的可能性;如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为什么老妇人会产生这样的妄想,在丈夫无可挑剔的情况下,她的嫉妒源自哪里?弗洛伊德先生讲述在两个小时的抗拒后,他终于谈话中发现蛛丝马迹,原来老妇人内心深处对她的女婿心存爱慕。对于这一点,她本人知之甚少,由于他们的亲属关系,这种情绪也无法流露。这种精神上的出轨让她困扰,如果丈夫也与少女有染,那她也就不必背负不忠的骂名,故而在匿名信出现的那一刻,她便决定深信不疑。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症候性行为的分析对了解患者的内心有多么重要。
同时,对于精神分析和精神病学的关系,弗洛伊德将其比作组织学和解剖学,前者研究器官的外在形态,后者研究器官的内在构造(以老妇人为例,精神分析研究妄想的具体内容,精神病学则研究遗传,指出较为普遍的病源和远因)。
临床精神病学不太关注单个症状,而精神分析由此着手,发现了症状的意义及其与患者个人经历的关联。而精神分析学说就是基于对强迫症和歇斯底里症的研究提出的,所以让我们从强迫症谈起。
强迫症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弗洛伊德先生这样说:「强迫症的表现,是患者脑海里充斥着他们并不感兴趣的思想,由此迸发出一股莫名的冲动,是他们不得不违心地做无趣的事情,又欲罢不能。」强迫症患者在此前往往对自己要求很高,固执己见,行事追求准确,更容易自责。所以在受到某种刺激后,这种强迫行为的出现会使患者变得更加多疑,犹豫不决,甚至对常理做出质疑。强迫症的主要特征,是所有的症状都可以被转移直至失去原形。为了不做出一些别于常态的举动,他们会用更平常的举动来代替。但无论是何种行为,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其象征意义,在面对这种个性化的神经性官能症症状,我们可以很好的解释。
例子
小女孩习惯把羽绒抖到被子底部,使其隆起,又将它抹平,这是因为她害怕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将象征怀孕的被子抚平。
神经官能症的某些行为可能是人类的共性反应,只是患者受疾病所迫,做出更出格的行为,如强迫症中的反复行为和怀疑情绪。
从上一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女孩的症状缘由来自于很久之前的某个场景。与这类症状相似的表现来源于另一类疾病——创伤性神经官能症。战争、事故等危及生命的经历极易诱发这种病症。受创的的固置会让患者不断重温受创的场景难以释怀。这种固置引发的悲伤情绪在很多神经官能症中被称为病态的悲伤。
症状不仅是潜意识的,它的形成也是为了替代心里某些暗流,进而不断发展演变为症状。
关于反抗和压抑作用,我们从第一个老妇人的例子就可看出,抗拒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隐瞒。男性患者更偏向于将两人带入父与子的关系,不想第二次背上感恩的重担,故而不断争取人格和判断的独立;女性患者善于搞性暧昧,已达到反抗的目的。这种反抗也不是全都无用,它们往往包含了过往最重要的素材,但它们首先是为反抗服务。催眠是击退反抗的利器,但治标不治本,故而精神分析的作用不可忽视。
压抑作用是以抵抗方式出现的病态过程,它是症状形成的前提。就如第一个例子中老妇人,在性欲望膨胀的时期,丈夫无法让她满足,故而对女婿产生了幻想,不安的情绪不断压抑,在匿名信事件后彻底爆发。
在压抑问题上,弗洛伊德先生提出了这样的理论:症状是病人用来满足性欲望的方式,它们被用来替代生活中得不到的满足。由性欲望产生的矛盾的想法在压抑过程中被不断激化,症状便出现了。
「性」向来是个敏感的话题,一些人群的「性生活」明显异于常人,他们也被成为「性倒错者」。如同性恋,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性变态。他们分成两类,一类如同性恋,性对象发生了改变;另一类是性目标发生改变,如偷窥,虐待。而事实上,儿童不仅有性倒错的体质,还因发育不全,实施过相应的性倒错行为,性倒错行为是放大和细化的婴儿的性行为。对于孩童性生活,弗洛伊德先生引入了力比多的概念。
力比多与饥饿相仿,能带给人力量;人在饥饿时有吃饭的欲望,有性需求十也会有性欲。婴儿的性行为始于吮吸母乳,快感区扩散到身体其他区域后,转而吮吸手指和舌头。一方面,婴儿性欲伴随其他机体需求的满足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它呈现出自体享乐的特征,即其性对象是自己的身体。另外,所有性倒错的共性,是放弃了繁衍生息的目标,纯以追求快感。
随着力比多下一阶段的发展,孩童会放弃自身享乐转而用一个对象代替。由于母乳的关系,孩童会将母亲定位为性冲动中精神层面的第一个爱恋对象,精神分析称之为「俄狄浦斯情节」(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弑父娶母),这种情结也正是神经官能症患者饱受折磨的负罪意识的主要来源之一。情结不断发展,小男孩依赖母亲,女孩多依赖父亲,这种情结也会随着兄弟姐妹的出生发生转移。而从青春期起,男孩女孩们就得学会脱离父母,摆脱这种性愿望,并实现与父母的和平相处。